车轮锻件锻后的冷却方法主要有:锻后空冷、锻后坑(箱)冷、锻后炉冷三种方式。
在空气中冷却:车轮锻件锻后单个或成堆直接放在车间地面上冷却,但不能放在潮湿地面或金属板上,也不要放在有过堂风的地方,以免车轮锻件冷却不均或局部急冷引起裂纹,锻后空冷冷却速度较快。
在坑(箱)内冷却:车轮锻件锻后放在缓冷坑、地坑或铁箱中封闭冷却,或埋入在砂子、石灰或炉渣内冷却。一般车轮锻件入砂温度不应低于500℃,周围积砂厚度不能少于80mm。车轮锻件在坑内的冷却速度,可以通过不同绝热材料及保温介质来进行调节,一般车轮锻件从缓冷介质中取出的温度应不高于150℃。
在炉中冷却:车轮锻件锻后直接装入炉中按一定的冷却规范缓慢冷却。炉冷可通过控制炉温准确实现规定的冷却速度,因此适于高合金钢、特殊钢车轮锻件及各种大型车轮锻件的锻后冷却。一般车轮锻件入炉时的温度不得低于600~650℃,装料时的炉温应与入炉车轮锻件温度相当。常用的冷却规范有等温冷却和起伏等温冷却等。
车轮锻件的冷却规范
制订车轮锻件锻后的冷却规范,关键是选择合适的冷却速度,以免产生前述的冷却缺陷。通常,锻后冷却规范是根据坯料的化学成分、组织特点、原料状态和断面尺寸等因素,参照有关手册资料确定。
一般来说,坯料的化学成分越简单,锻后冷却速度越快,反之则慢。对碳钢与低合金钢车轮锻件,锻后可采取空冷。而合金成分复杂的中、高合金钢车轮锻件或淬透性高的车轮锻件,锻后应采取坑冷或炉冷。
碳素工具钢,合金工具钢及轴承钢等含碳较高的钢种,如果锻后采取缓慢冷却,在晶界会析出网状碳化物,将严重影响车轮锻件使用性能。因此,这类车轮锻件在锻后先空冷、鼓风或喷雾快速冷却到700℃,然后再把车轮锻件放入坑中或炉中缓慢冷却。
奥氏体钢、铁素体钢等没有相变的钢种,由于锻后冷却过程无相变,可采取快速冷却。此外,为了获得单相组织,防止铁索体钢 475℃发生缓冷脆性,也要求快速冷却,所以,这类车轮锻件锻后可采用空冷。对于空冷淬火的钢种,如贝氏体钢、马氏体不锈钢、高速钢、高合金工具钢等,因空冷可发生贝氏体、马氏体相变,会引起较大的组织应力,而且容易产生冷却裂纹。所以这类车轮锻件锻后戍该级慢冷却。
对于白点敏感的钢种,如铬镍钢等,为了防止冷却过程产生白点,应按一定冷却规范进行炉冷,采用钢材锻造的车轮锻件,锻后的冷却速度可快些,而用钢锭锻造的车轮锻件,锻后的冷却速度要慢。此外,对于断面尺寸大的车轮锻件,因冷却温度应力大,在锻后应缓慢冷却,而对断面尺寸小的车轮锻件,锻后则可快速冷却。